变老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 浅谈老年歧视
如果你稍微熟悉一点英语就会发现,在一个单词的结尾加上-ism的后缀,常常表示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意思,比如社会主义(socialism)就是社会(social)加主义(-ism)。如果给变老(age)加上“主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变老主义(ageism)”。
什么是老年歧视
当提到变老,你会想到日薄西山、风烛残年,还是焕发第二春,最美不过夕阳红呢?你会想到年中和蔼可亲的长辈,还是想到街头碰瓷的老人呢?你想到的这些都可以归入“ageism”。
稍有遗憾的是,ageism 这个词翻译到中文听起来不是很顺耳,称为“老年歧视”。但我们不要望文生义,认为对老年人的看法都是消极的,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偏见和歧视不等于日常生活中从心里看不起某些人,说是歧视也可以是积极的,比如尊师敬长,给予老年人特别照顾,甚至开老年人的玩笑以活跃气氛表达亲密等等。
总结起来,老年歧视体现在认知(刻板印象)、情感(偏见)和行为(歧视)等多个方面,这些对老年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既有外显的又有内隐的,可以表现在个人、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
老年歧视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阶段有怎样不同的老年歧视。
儿童的老年歧视
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其实很早就有了对变老的看法,研究发现儿童在上小学之前就认为变老是不好的事情。
研究者给孩子们呈现10对反义词,让他们从中选出描述用来老年人的,他们大多会选择不舒服、有病、困倦、丑陋、无助、固执和衰老这样的消极词汇。但是小朋友对老年群体和老年个体的感觉却有不同。
经常接触老年人的儿童会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语言能力更强,更适合做老师教授新单词。很多人都有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甜蜜回忆,你还能记起你小时候是怎样看待老年人的吗?
青年人的老年歧视
相比于儿童,青年人对老化和老年人的看法会更消极一些,但随着年纪增加,对老年人的不良看法也会减少。更重要的发现是,如果增加对老化知识的了解,减少对老化的焦虑,那么对老年的歧视态度也会减少。
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当你对老年人产生过反感和厌恶,也请扪心自问,你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有足够的了解吗?你对自己有一天会变老的事实是否有焦虑和抵触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也许你该多走近老年人了。不只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为他们身上也有着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老年人对自己的认识
老年人不但时常遭受其他人群一样的目光,有时还会对自身有消极的自我认识,比如功能衰退,社会地位降低,老年人很容易会认为自己是社会的负担,比改变生活条件更难的是改变老年人心里的自责观念,这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身体健康都有影响。
研究还发现,相比40到57岁和65到75岁的老年人,58到64岁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更积极乐观。聪明的你可以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欢迎与我们讨论互动。
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大众媒体应该更多的传播客观正面的老人形象,要避免夸大个别的负面形象并概括为老人的普遍特点。研究者们也应该对成功老龄化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我们首先应该尽可能的摒弃对老年人的偏见和歧视,尤其是消极的方面,把生活中的老年人当成一个个性丰满的真实的个体,去真正的了解他们,而不是带着某些不好的预判断去揣测他们。
最后,老年人自己应该有着更加积极的自我认识,积极地应对老龄化,客观的看待自己随着年龄的变化,身体虽然不如往前,但是生活阅历更加丰富,人生智慧更加深刻。生活并不是一个只有衰减的过程。
参考文献
姜兆萍, & 周宗奎. (2012). 老年歧视的特点, 机制与干预.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642-1650.
关注老年心理健康
关注我们的未来
期待您的阅读和转发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长按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